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汽车>>汽车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第六感:缩量假阳星有何意唐能通:主力资金新动向

龙一:大盘转强的两个条件風雲:十字星后号角吹响

彬哥:市场创新低可能性小浩瀚:周四大盘探底回升

叶孤城:大盘急需放量维持老K: 本月中旬后再选股

隐者:大盘正形成特色走势雄鹰:周四市场收复年线

一哥:风云突变,战战兢兢常长亭:牛股有哪些特征

武人:明重点关注这个信号智多星:可适当短线操作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2019世界车联网大会】长城智能网联副总工程师雷新彬:车联网,为智能汽车插上翅膀

    2019-12-04 17:40:01 来源:盖世汽车综合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长城汽车智能网联副总工程师 雷新彬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来自长城汽车,总部在保定,长城有4个品牌,WEY,哈弗,欧拉,皮卡。长城汽车在世界各地都有研发和制造的布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2018年我们的销量是105.37万台。

      回顾一下即将过去的2019年,在座的都是汽车人,2019年有很多关键词,但是有一个词,一定会在你的脑海中出现:焦虑(蕉绿),大家觉得这个行业到冬天了,是这样吗?来这次大会之前,主办方很体贴,组织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提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明天下午圆桌的时候应该会抛给各位嘉宾,今天我用我的演讲,做一个间接的回答。

      作为一个行业,现在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当你在考虑你的技术、产品、商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些根本的问题,是什么?触及灵魂的一些问题,内燃机问题、能源问题,所有权问题,还有整个的营销,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考虑整个体系(的变革)。如果这些没有根本的变化,那么你的生意无论怎样来看都是老样子。

      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从2000年开始,我们有一个人口红利,一直到2017年每年的增长率都非常高。但是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中国汽车的销量在2600万到2800万差不多就了到平台期。有乐观的预测到2025年还会有一个销量的二次增长,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到了一个平台期,到3000万-3500万辆的时候会有一个瓶颈。

      大家注意看一下,无论从政策、经济环境、行业,包括社会、人文,一直到技术,都有很多的促进措施,或者是变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不仅仅是产品模式,商业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所以这两者应该是密不可分的,而网联则是其中更基础的能力。

      另外一张表也可以证明刚才的一些观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整个汽车产业,1.0,2.0,到3.0,过去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包括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出现,有很多的新公司出来,行业特别的热闹。不管怎么说,应该可以理解为量变阶段,有很多的新技术出来,大家的观念逐渐在变化,整个产业链可能会出现微妙的变化。

      我们现在正处在2.0到3.0过渡阶段,换句话说是重启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刚才那张片子,会有很多根本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商业模式的变化。现在一直在讲共享化的问题,包括整车厂从设备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问题,这一切问题都将在3.0阶段逐一的找到答案。

      看一下世界范围大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怎么做。应该说中国人走了和海外截然不同的路线,国际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非常激进的企业,是从整车智能化入手来做这件事情,通过OTA方式不断的升级软件,最早做到软件定义汽车,硬件几乎不变,通过软件不断迭代,来升级功能,或者是改进车辆性能,包括奥迪做A8系统。国内的车厂,从2009年车联网这个概念进入中国之后,开始做网联式服务,最早是做一些基于安卓系统的改造,各种互联网企业也成为行业的一分子。

      不管怎么说,车,我们相信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会走向智能网联时代,一定是两个方面的综合体,一方面整车智能,这个很重要,车辆对外界的感知、决策能力没有提升的话,还是老样子。还有对人服务这一块,还有智能座舱,让车上的驾乘者有更好的体验,这个很重要,因为车毕竟是给人开的。

      国际车厂和中国车厂采用的路线,应该是有一些原因的。简单举一个例子,中国的4G基站437万个,美国差不多是20万个,我们在这个行业内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大的前提下,发展网联面对人的服务,不算过分,这算是依托国家的状况走出的一个方向。

      我们看一下,现在的车联网系统升级一下,不光是联网系统,智能化的网联系统,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不能乱做。左面这一块,上面是需求,下面是体验,很重要,所有产品的开发,所有的技术研发,应该怎么做?起源是用户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怎么去发现用户的需求,这是另外的话题。

      用户体验,这个是互联网领域以前经常用的词,现在也经常被整车厂的同仁们用到,要去追求体验。为什么?不光是赶时髦问题,另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回到刚才我给大家讲的销量问题,当我们的乘用车销售从粗放式的增长到平台的时候,整个模式发生变化,现在是精细化了。精细化,一定要精确的搞清楚你的用户到底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以怎样的商业模式来提供这样的服务,如何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右面是整车厂内部自己的问题,技术框架,端到云,整个怎么划分,怎么去搭建,更重要的是,选择怎样技术路线,更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些里面,是用现有的供应商体系还是说要自己建立起来?当然这个成本确实很高,特斯拉的研发,我看到一个数字,十年投入200亿美元,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入,这个投入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所以技术框架很重要。

      另外关于服务生态的问题,换句话说,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自己做,所以,一定要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但是怎么样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图,分层次来看一下现在的状况。从上往下来看,用户角度看到的是智能化交互和智能服务,用户不会看架构,什么操作系统,但是一定会看见车辆的交互体验是不是足够的智能,提供了哪些服务,你的生态体现在车上是一两个非常空洞的功能,还是有很丰富的内容?当然从底层来说,再往下一定要搭建自己的用户体系,要有自己的ID,自己的支付体系,未来想要做一个生态体系的话,帐号和支付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平台化,软件这一块,可能过去整车厂有一个误区,把它当做硬件来管理,这样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硬件可以换供应商,很正常,轮胎可以换,螺丝可以换。不管怎么说,软件这块需要有能力的积累,这部分怎么来做?是不是要平台化?把软件一次性开发好,实现成本降低,因为软件特点很明显,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可以升级,这块很重要。

      更重要的一点是做数据,所有的这一切,记住一个词:数据驱动,过去没有数据,或者是有了不知道怎么用,构建新的智能网联系统,通过数据驱动来发现用户需求,改进用户体验,搭建技术框架,构建我们的生态系统。

      用户需求有什么?简单举一个例子,整个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从购车,实际上购车已经晚了,应该更早一点,从用户选车或者是潜在需求开始,到用户到4S店去选车,然后去提车,贷款,可能买保险。在拥有一辆车之后,他用来出行,各种各样的出行场景,大城市、小城市,出去买菜还是上班,这辆车要好好维护它,使它一直在非常好的运行状态,都很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还是要有一个框架,分析我的私家车有怎样的场景,针对这些场景,用户有哪些需求。

      用户有哪些需求?我相信所有做车联网的车厂你们看一看自己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这样比例。用户在车上2/3的时间,甚至是更长,听音频,包括在线音乐、在线FM等等,还有1/3的在线导航服务,还有一点点时间是在使用语音服务。语音是这样的,至少现在来看,大家在车上使用语音的时候,主要的作用还是开空调,开放一下车内温度,包括搜索一下导航目的地,或者是听一首歌,大家知道都是单点的控制,所以时长不会太多,但是蛮重要的。

      我们真正统计一下用户的需求会发现,一定是这样的曲线,最多的是音频、地图,以及包括视频内容,或者看一看天气状况,(后边更多的)我们叫长尾体验或者是长尾需求。大家为什么焦虑?其实有一个问题,过去整车厂在干一件事,大家在干什么?为了更好的卖车,我车上装一个功能,一定希望这个功能是亮点功能,有10个或者是15个,20个,这样的话,大家享受很多的功能。高频功能是音乐地图,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一定会享受很多的东西,很窄。但是从产品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需求可能真的存在,但是真的很小,都是属于用户的长尾体验,大多数人的小需求,或者是极少部分人的高频需求,所以做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有区分。换句话说,现在没什么噱头可讲,微信都上车了,这个时候再想搞出点新东西很难,所以还是回过头来想想,什么是我们的西瓜和芝麻,什么是最应该做好的?

      这张图是互联网领域非常经典的5层架构图,车载领域跟互联网领域有些东西相通。简单一点,它可以分为两层,最上面是交互,下面是服务。服务这一块,刚才也一直在讲,是蛮同质化的,因为你能想到别人早就想到了,十年前就想到了,所以服务上虽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大块来讲很难做出差异化;最重要的是怎样的交互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体验。

      关于在车上的智能化用户体验,有一个5层的模型,这5层模型最基础的一层是机械式响应,再往上是被动式响应、个性式响应,场景式响应,自然式响应。拿车内调节温度举例,第一层旋钮,这个没问题,如果位置设的很好的话也可以,但是没有什么智能化可言。第二个是被动式响应,这个时候不用旋钮用语音,想把空调热一点,或者是现在有点冷,换句话说,车上智能语音系统能很好的响应我的需求,其实也很不容易,因为语音受很多的因素影响。第三个性,每个人对空调有不同的需求,我在车上一刷,车上空调设为我最喜欢的温度来运行。第四层是场景式响应,不仅是看人,还看天,是艳阳高照还是乌云密布。最后一层是坐在车上先有点热,有点出汗,空调开大一点,过一会汗没有空调再开小一点,用户完全不需要去做主动感知的交互,没有交互才是最好的交互。

      什么叫简单?这件事情是一个需要均衡的问题,涉及到另外的问题:数据隐私。如果说周围的机器太聪明的话,会造成一些恐慌,还要人干什么?

      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讲是简单的智能循环,以用户为中心,因为做AI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循环,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这样一个过程,用一些感知手段感知外界的变化,感知用户的变化。比如从看脸上的表情或者是皮肤光泽,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很热。认知,我要搞清楚这个人是谁,他现在想要做什么,然后做决策、执行,这个做智能化的体验,从L2到L3,甚至到L4,到L5。

      这张图是NGTP2.0,我们国内车联网做十年,2009年开始,那时候大家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TSP,这个规范要做些什么?当时的车联网系统做的基本事情是建立呼叫中心,让车避免成为一个孤岛,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现这个架构有它的问题了,当然今天不展开讲它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的平台在升级。

      这个图只是一个概念,不代表真实的架构,我想强调的是它的代表性。刚才那张图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在为车辆服务,所以你注意到,那个T-BOX把车上的数据捕捉到发布到TSP平台。通过智能网关连接,对车辆升级,还有很重要的是对用户的服务,要独立出来。更重要的是整车厂这边会有一个数据仓库,将车、人的数据做一些实时的分析、整理,以推动场景应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往前看或者是往后看,前一个月,清华的李克强教授颜将说,建议把网联式的架构作为智能驾驶的发展路线,所以国家云控平台、各种的平台,这两年的建设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你的车联网系统,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构想,在构建的时候,怎么样跟社会的系统去对接,跟公共平台对接,怎么样跟公共平台更好的进行互动。

      整个车联网行业,分析一下它的产业链,从左到右、从端到云。从端上来讲,整个产业链还是这样的,芯片、车机、智能座舱,还有HMI、OS,再往上是语音,再往是应用,这样来分析一个产业链。近年来像BAT,实际上做的更多的事情是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以及在云端提供很多的服务。现在产业链也在变化,但是大的分工差不多。

      现在看一看这些变化背后内在的东西,这张图是CD,大家的车上可能没有这个装备,我那时候买的比较早还有这么一个东西。回顾一下,因为车上最重要的是音乐,最早是录音磁带还是CD,这个时代做什么?可以说是设备的制造商,卖一台CD机,在车上装上,这个时候用户自己去唱片店买来听,或者是自己做盗版,这个是音乐产业的模式,有代表性。这个图说的是数字化时代,比较典型的提供数字的架构图,到终端,可能有不同的形态,包括智能手机、音响,有车载,或者是电视,提供这些音乐服务。这跟刚才的CD机时代有什么样的差异,这个差异很明显,是打通了从内容的生产端到内容的消费端,是双向的连接。

      传统的话,其实是割裂的,现在整个的生态,或者是业态,有非常根本的变化,在现代,如果下一个APP,这个APP比如说QQ音乐,是一个版权公司,如果说拿过去的做例子,我做了索尼、华纳的音乐库买断,现在按月来消费服务。这个时候会发现,上一个时代的那种结构,我卖CD就是卖CD,但在这个时代,如果还停留在上个时代的话就会出问题,这个时候搞不清楚我们自己卖的是什么,是播放器吗?这个问题不讲清楚的话,会发现商业模式搞的很混乱。

      我们谈到构建智能网联生态,应该是有这么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自建,第二种是融入或者是合作模式。自建也有两种模式,特斯拉这种模式,完全是自建,从操作系统开始,所有服务全都是自己开发,很激进,数据完全掌控,没问题,所有技术自己掌控。但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如果自己预期销量不够,或者是品牌溢价不够多的话,不足以支撑另外的像国内车企同行做的事情,自己构建一套系统,在车上有很多的服务。

      融入是另外的构建模式,因为我们需要更快,有一个问题,传统做整车厂或者是开发商,用户体验上,在互联网公司面前我们是小学生,至少今天是。你要花很多的时间、人、成本,好像音乐也是音乐,东西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的体验就不够好?干脆就另外一种模式,请你来给我打造系统,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整车厂角度来讲,用户是我的,就算是车上用百度、斑马系统,因为还是花钱买我的车的,所以这样也没问题,融入,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构建智能网联生态,都很好。只是要想清楚,在构建生态过程中,自己哪些东西一定要把控,而哪些东西是在合作过程中,跟合作伙伴去学习获取的。

      做生态,更重要的是构建生态的时候,要想清楚产品,自己的产品还是一辆车,所以想清楚这辆车最核心的生态到底是什么?用户买了一部车,可以肯定的讲,是满足出行代步需求,不管是小的电动车,短距离的代步,还是大型的SUV越野,都是代步问题。还有养车,有很多的工作,保险、维修保养,整个车生活这一块,很多的成本,因为你会发现,整个车辆如果全生命周期算下来,后续的成本比购车成本还要高。

      再往外看是文娱以及生活,整车厂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要想清楚自己核心点是什么,这个时候,可能在用户那边来看,我要搞一些新的噱头在车上,比如这个能聊天,然后怎样。但是跟车最相关的生态是什么?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站在整车厂的角度来讲,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不仅是我们自己,我相信行业内的各位也有自己的体会。第一个挑战是项目的差异化。传统的话,我们是一个强项目管理的组织,什么意思?很重视按期交付,这个很重要,如果延期一天,财务方面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传统整车厂强调项目管理。但是会发现这里有一点问题,可能我们太重视按期交付,我们的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或者是体验是否足够好?或者是站在产品思维上,是不是能够做到价值的最大化?实际上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下,这一点是被忽略的,这一点不能讲哪个对、哪个错,现在这个时代,就叫做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现在更重视用户网联,这个时候更多要用用户思维去给用户创造价值。

      第二是功能和服务,早期的时候,在车上上一个功能,上完了功能之后跟我没关系的,只要这个CD机不坏,不会有质量的投诉。互联网时代上的不是功能,而是一个服务,这一点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现在做音乐,车只是作为入口而已,用户通过这个入口,他可以去享受这套音乐服务,所以这个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问题。商业模式变了,过去是买CD回家,现在是购买音乐服务,一定是一个持续性的事情,而不是一次就发生,还是有很多的针对性的改变。

      针对这样的一些转变,商业模式是不是能够支撑这些转变?

      所以有了功能和服务的差异,出现了下面的对比,开发和运营,对功能再做一些开发,按期交付。但是所有的服务一定需要运营,开餐馆难道不需要运营吗?而且开发和运营实际上不应该割裂,现在开发方在研发中心这边,运营服务会放到销售公司那边去,会割裂,本来这些数据回过头来做产品迭代,做内容的运营、用户的运营等,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传统的组织模式的话,发现这个事情可能做的还不好,所以花了很多的成本,广告也很漂亮,但是用户就是不用,很尴尬。

      最后一个问题是采购和合作问题,传统是有很多的供应商,一级、二级供应商,采购车里的零部件,放在车里,然后再去通过我的终端,给我的消费者,这个是传统单向模式。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这个模式是有点变化的,跟BAT讲买一个微信来用,是这样吗?所以更多是大家合作的问题,如何去合作,如何去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怎么来应用。包括说双方互相取长补短,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验做的很好,但是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做的差一些,毕竟一部车的安全性还有很多别的东西,这方面管理很重要,整车厂在新的模式下,怎么样去把握好跟哪些合作,这个合作关系怎么样去管理,这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时代呼唤我们去做一个新型的产业链,搞清楚作为整车厂我们跟互联网生态巨头有怎样的合作关系,跟ICT新科技巨头怎么去合作,比如说要很强的算力,新的智能化设备,还有一点,怎么样去跟社会的、国家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刚才也一直在讲,进入一个精细化运营、服务的时代,整车厂过去是售卖一辆车,未来可能做移动出行的服务商,或者是移动出行运营商,那么在这个时代,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吗?可能还是要仔细的去想一想,怎么样跟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伙伴一起去创建,把蛋糕做大。

      再来谈谈BAT,我知道盖世汽车今年出来一个报告非常棒,非常完整的BAT的竞争分析。这三家公司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有一家是从底层操作系统来做,内核没有动,但是往上信息就变了,跟原来的Framework是兼容关系,是这么一个OS。另外,有不同的做法。

      但是,这块要先想清楚一个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和车厂,要搞清楚双方合作的边界,你的体验做的好,没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整车厂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肯定不是说开发一个微信,在车上搞一个这样的东西,或者是开发一个跟你一样的服务,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如何去跟BAT合作,然后跟互联网公司合作,一方面是快速的提升你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你的车上有更好的服务体验。另外一块,我们面向下一个5年,下一个10年,下一个时代的时候,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再稍微补充一点,这个片子变了,最早的时候强调的是5G与汽车互联网的关系,后来群里比较热闹,就改了一下主题,给大家念一遍,我觉得蛮重要,移动通信发展促进社会进步,5G今年发牌照,它有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我们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设备有感知、执行能力,AI设备的特点,一方面容量比较小,所以依靠后面的边缘计算、云计算做整个智能化服务。跟5G的关系很重要,首先第一点5G提供大的容量,保证很多的密度,每一个部件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智能。还有一个是更低的延时,这样把计算放在云上也没问题。

      到了车的领域,未来是智能汽车的时代。那么智能汽车应该有这样多的要素,这才是车厂真正应该想清楚的问题,车辆整体的感知能力,车辆跟用户交互的能力,通过一个很好的计算架构,将车上的算力很好的去运用,跟云计算、边缘计算怎么样去融合,你的软件、硬,都可以变,一部车的生命周期有10年,比如说手机用两年就会换掉,而车上的计算设备却要用10年,这是个不可接受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开放系统,智能汽车所有东西都自己来做,对于自己蛮困难的,对于用户来说,等于是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5G智能互联,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我们设想一下那个时代到来之后是什么样的,应该讲,是一个现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的融合,每一辆车从生产、研发开始,一直到使用过程中,在数字世界中会有一个影子,每一辆车的运行轨迹,在数字世界中计算好;车辆如果有问题的话,用强大的云计算预测出来,直接在云端修复,同步到物理世界。这样一个数字化智能汽车的时代,非常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2019世界车联网大会,根据现场速录整理而成,如有错漏,敬请告知。)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9世界车联网大会”直播专题!

      https://m.gasgoo.com/news/topiclive/218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