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察觉,最近路上越来越堵了。
随着咱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但道路容量毕竟有限,车多了自然就会堵。为此,政策一方面限制了车辆上牌、一方面限制了车牌通行,出台了包括摇号上牌、单双号通行、异地通行限制等等措施。
尽管如此,依旧跟不上飞速增长的用车需求。每当你上下班堵在路上,会不会跟笔者一样冒出些疯狂的念头“要是车能飞就好了”。的确,我们已经在很多科幻影视作品中,看到穿梭在楼宇之间的“飞行汽车”。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世界主宰者》中就出现了飞车的影子。而文字之外,人们对让汽车飞起来的执念也从未停止。
如今我们离那个科幻未来还有多远呢?答案是:或许没有那么远了。
小鹏发布飞行汽车今年9月26日,北京车展现场,由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科技公司小鹏汇天正式对外亮相,让人意外的是,它带来了旗下首款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T1』。
大家想象中的飞行汽车,可能是跑着跑着就能将车轮收起来的陆空两栖车,不过旅行者T1属于另一种——垂直起降飞行。据悉,T1支持单个车位垂直起降停放,可保持5-25米超低空飞行,采用类似汽车的驾驶模式,配置有低空地图导航、自动驾驶等功能。
“这绝不是一个概念,”何小鹏表示,“它已经飞行了数千尺”。
该飞行汽车的外观以银色为主,造型似蜘蛛,整个飞行器由下方的座位和上方的8轴螺旋桨组成,座舱采用半封闭式结构,有大部分镂空的空间,电池主要位于顶部。目前尚未披露该车的续航及动力等信息,但何小鹏透露,其价格或与一辆豪华车相仿。
此外,小鹏汇天正在研发第二代超低空飞行汽车,预计2021年完成,第二代飞行汽车座位或增至两个(该飞行汽车目前仅有一个座位)。
何小鹏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旗下飞行产品是飞行汽车,而不是飞行器。因为飞行器是以航空视角考虑问题,维护起来很复杂,而汽车是可规模生产销售、更加容易使用,进而能真正融入生活场景的产品。
再说这辆飞行汽车的研发者小鹏汇天,这家公司已创办7年,有15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新型飞行器设计规章制定公司。创始人兼CEO为赵德力,联合创始人兼总设计师为王谭,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安全试飞近1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从造出飞行摩托,到被小鹏入股前,赵德力并未选择大规模商业化投产,而是频繁以民间发明者的身份,登上各种创业真人秀,以一种类似杂技演出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发明。这点值得玩味。
飞行汽车的起源比想象的要更早说到飞行汽车,大家是不是以为这是最近才兴起的概念?其实不然,早在1917年,美国航空先驱GlennCurtiss就向世人展示了一款新型交通工具,取名叫Autoplane,这也被认为是飞行汽车的原型。
Autoplane有一对12.2米的铝制三层机机翼,汽车发动机驱动车尾的四叶片螺旋作为推进器,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Autoplane并没能真正的飞向天空,只是能做到短距离的飞行式跳跃。
在之后这段时间里,美国工业设计师HenryDreyfuss、航空工程师MoultonTaylor都各自在飞行汽车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真正影响现代飞行汽车设计的,应该要算另一位加拿大工程师PaulMoller,他在1991年推出了一款名为M400飞行汽车,成功实现了垂直起降,这为飞行汽车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可行的方向。
在这之后,第一款成熟的飞行汽车产品,就是2009年Terrafugia公司研推出的Transition了,其首次飞行,在加满油情况下可飞行500公里,降落时即可将机翼折叠,驶上公路。
随后的十余年里,这个领域开始涌入航空、科技的弄潮儿,包括波音、空客、贝尔、巴西航空、中航工业等传统航空企业巨头,以及吉利、丰田、现代、奥迪、奔驰、通用等传统汽车企业,都纷纷加入了飞行汽车研发的行列。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吉利,在2017年,通过全资收购Terrafugia实现的飞行技术与产品的落地。在今年6月22日,Terrafugia首次公布了TF-2A纯电动垂直起降汽车原型机,并预告TF-2A全尺寸原型机即将问世。
TF-2A选择了便于通过适航审定的复合翼构型,最大商载200kg、最大航程100km、巡航速度180km/h、实用升限30km。今年5月,Terrafugia启动框架机地面调试和可靠性测试,并于6月8日在杭州基地成功进行实验首飞。该产品已经开始接受预定,计划于2023年正式上市。
据中信证券数据,截止2020年2月,全球飞行汽车数量超过160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及欧洲地区,目前产品大部分处于飞行测试阶段,少量实现预定及交付。
国际投行MorganStanley也预测,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最初会转化部分地面交通、飞机和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伴随技术发展最终会开启多个全新的商业领域,2040年可发展至1.5万亿美元市场。
可以看到,飞行汽车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更是成为科研界和投资界中的香饽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热衷于飞行汽车呢?
飞行汽车的意义飞上蓝天一直就是人类的梦想,为此,我们发明了飞机。但是飞机作为一种大型、远距离的交通工具,对于我们的日常出行其实没有什么帮助,在如今汽车保有量远大于交通容量的时代,我们更加渴求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
举几个简单的栗子,开车从北京首都机场到北京展览馆需要1个小时,但飞行只需不到10分钟;上海至杭州单程至少2个小时,但如果开飞行汽车只需要33分钟。飞行汽车的出现意味着,生活半径的进一步缩小,生活在城外、工作在城内的愿望或将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飞行汽车的实现,还意味着对交通空间的拓展,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世界总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城镇化水平65%,但是城市只占地球面积的3%。在人口过载之后,对交通道路的需求也会过载,从立体角度去拓展它的利用维度也是势在必行(特斯拉开展隧道计划也有这个原因)。
因此,德国知名咨询公司RolandBerger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随后其数量将呈指数增长;预测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
飞行汽车,已经由最初的个人异想天开,发展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小鹏与飞行汽车咱们再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小鹏的飞行汽车。
前面我们说到飞行汽车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但是这个目标,过于宏大且高远,实现的周期过于漫长。那么这些只投钱却见不到回报的概念,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从现阶段来看,无非就是技术与品牌。
我们不熟悉飞行汽车,但是我们熟悉概念车。概念车就像时尚秀上的时装,它并不是给你真正开上路的交通工具(或给你日常穿上街的衣服),而是反映了一家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和未来的设计理念。这一点,飞行汽车也是这样的。
你想真的开飞机上班?那恐怕还早着,但是飞行汽车展示了这个品牌的技术水平,提升了品牌的形象,不仅是从侧面吸引流量和用户的营销方式,而且能用新概念圈到更多投资人的热钱。
通俗的来说,这就是秀肌肉:你看,我小鹏汽车的研发能力毋庸置疑,已经可以跨行业造飞机了。
其二,在这个领域的研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技术上的突破,反而将其用在目前更加实际的产品领域,包括车辆的结构设计、电池的轻量化与能量密度、更智能的自动驾驶等等。
基于这些原因,Uber也宣布将于202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推出飞行汽车试乘服务,并计划在2023年将飞行汽车服务投入商用;波音与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投资创办的KittyHawk,其飞行汽车MeetCora预计将在2021年左右实现商用;保时捷和通用也曾先后传出将要进军飞行汽车的消息。
面对这一片广阔的蓝海,这些精明的头脑都打起了小算盘。
最后,飞行汽车能实现吗?估计要列入有生之年系列了。
飞行汽车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虽然以飞行汽车为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将颠覆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但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还面临着许多瓶颈和障碍。
第一是规则问题。其中涉及城市空域管理,包括航线的制定、行驶的规则、事故责任的划分、空中执法手段等。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任何针对飞行汽车认证和空中交通管理的清晰、统一的标准及规章体系。
第二是市场问题。飞行汽车采用电动化分布式推进,实际运行噪声远比直升机小,但城市空中交通的运行频次较现有直升机要密集很多,对城市人类生活到底会产生多大影响,公众能否接受都尚未可知。此外,城市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经济成本,以及用户体验等也都未见雏形。
第三是技术问题。飞行汽车性能主要涉及车体结构、飞控驾驶和动力推进三大技术领域。由于动力推进技术有其自身特有的专业技术门槛和难度,而动力推进的瓶颈会导致飞行汽车的有效载荷低、航程短,是当前飞行汽车性能研发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和挑战。在此之上,还有对飞行车体结构和飞控驾驶两大领域的研究是否跟得上。
目前,飞行汽车的研发方向大多都是采用新能源动力。但如何研发出高容量、轻量化电池本身就是一道难关,而续航时间和续航里程的延长又将决定其能否普及。我们现在在电动车上遇到的问题,也将在飞行汽车上遇到。
从简单的角度上手虽然距离飞行通勤还有不少的距离,但是我们不妨从简单的思路入手,譬如说物流行业,使用飞行器在较为固定的路线投递货物,这应该比把人送上天要更加容易;或是用于医疗、急救等特殊行业,不受交通管制,提升任务的效率。这些都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目标。
最后,有消息称,在东京奥运会上,丰田将用一辆飞行汽车点燃最后的火炬。你会期待吗?
(图/文/摄:皆电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