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驾驶浪潮奔涌、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硬科技赛道的当下,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日,激光雷达赛道迎来又一位重磅玩家。11月12日,图达通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通过SPAC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这标志着图达通成为继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之后,第三家冲击港股市场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自此,三家头部企业即将在港股市场集结,开启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图达通此次上市不仅是中国激光雷达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更成为观察智能驾驶供应链领域投资价值的一扇窗口。
其招股书显示,公司2025年前五个月毛利率已达12.9%。同时,自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三季度,图达通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毛利润为正,展现出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兑现的关键跨越。在全球激光雷达行业仍普遍处于投入期的背景下,图达通如何实现盈利拐点?
一、行业三强聚首港股,激光雷达赛道获资本青睐
近年来,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企业相继登陆港股,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折射出市场对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增长确定性的强烈共识。
根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突破50%,行业竞争主战场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L2+及以上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正快速向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渗透,带动激光雷达从“高端选配”逐渐走向“大众标配”。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扩展,从最初的自动驾驶车辆,逐步延伸到机器人、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华西证券研究表明,2025年全球泛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达40万台,而到2026年,仅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激光雷达需求就有望突破亿级规模。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激光雷达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政策端也在持续释放利好。中国已于2023年启动L3/L4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近日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更明确提出“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上市”,这些举措无疑将加速激光雷达的量装进程。
在此背景下,图达通业务实现快速发展,2025年前九个月ADAS车规级激光雷达交付量达到 18.11万 台,显示出头部企业强大的技术输出和商业化能力。这也使得图达通冲刺港股市场更显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三强聚首”的最后一块拼图,更将成为投资者布局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的关键标的。
二、技术领先与客户多元,增长潜力巨大
如果说行业景气度为图达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那么其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客户拓展能力,则决定了它能否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
作为全球少数同时掌握1550nm和905nm两条技术路线并实现量产的企业,图达通展现出卓越的产品定义和产业化能力。
1550nm猎鹰系列主打高性能超远距探测,在九款车型上累计交付突破60万台,成为L3+级自动驾驶市场的重要解决方案,这也使图达通成为目前唯一能批量交付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的企业。
而905nm路线的灵雀平台则侧重性价比与规模化应用,支持L2+级辅助驾驶快速普及。此外,公司新推出的纯固态激光雷达蜂鸟D1已获头部主机厂定点,标志着其在固态技术领域同样具备领先优势。
在多元化的技术布局下,图达通实现了全场景产品的覆盖。从远距主视雷达到近场补盲雷达,从乘用车、商用车到机器人,图达通已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矩阵,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
从图达通的合作进展来看,其产品能力已经得到多家主流主机厂的认可。
据了解,在与蔚来保持深度合作的同时,图达通自6月份以来新增了两家国有汽车制造商及一家主流合资车企的定点订单,这些订单预计在2025年底前逐步转化为销量,将有效优化客户结构,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在乘用车市场之外,图达通在机器人领域已获得九识智能、中力股份、驭势科技等头部企业的大规模订单,覆盖物流、环卫、搬运等多个场景。商用车方面,与DeepWay深向、陕汽重卡、赢彻科技等企业的合作也已进入稳定阶段。
这种“车+机器人”的多场景布局,不仅降低了对单一领域的依赖,更形成“技术复用-规模效应-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让业务增长具备更强的确定性。
三、结语
图达通此次登陆港股市场可谓正当其时。
在全球智能驾驶加速落地、L3级自动驾驶政策破冰的关键阶段,激光雷达正从技术尝鲜走向规模量产,行业爆发临界点已然临近。作为全球少数掌握双技术路径并实现大规模交付的领军企业,图达通凭借1550nm超远距探测的技术高度与905nm平台规模化应用能力的结合,构建了覆盖乘用车、机器人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
其连续增长的毛利率、多元化的客户突破以及全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储备,不仅印证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更展现出穿越周期、引领迭代的长期价值。
未来,随着智驾渗透率提升与应用场景拓宽,图达通有望凭借技术复用与规模效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