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正力新能发布配售公告,宣布通过独家配售代理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发行4592.1万股新H股,以每股10.98港元的价格完成募资,扣除相关费用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04亿港元,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实现了财务实力的补充。
从资金用途来看,此次募资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导向:约70%的资金将投向常熟新生产工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与设备购置,10%用于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搭建,10%支撑研发活动开展,剩余10%补充营运资金与满足一般公司用途。
在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白热化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双重背景下,这笔资金精准加码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两大支柱,成为正力新能加速发展的重要驱动。
一、品质筑基订单护航,产能扩张锚定行业增长红利
全球新能源产业正处于政策驱动与市场自发增长的双重红利期,动力电池作为核心环节,其需求规模持续攀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保持在40%以上,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实现同步高增长,其中乘用车动力电池需求尤为旺盛,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储能、低空经济等场景的崛起进一步打开了电池市场的增长空间,为电池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增量市场。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预期将由2024年的900.2GWh进一步增至2029年的3564.5GWh,复合年增长率为31.7%;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期将由2024年的549.9GWh增至2029年的1961.4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9.0%。及时提升产能成为众多电池企业把握市场机遇的关键。
正力新能此次将募资重点投向常熟新工厂二期工程,正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响应。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形成25.5GWh的产能规模,现有产线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产能缺口日益明显。此次常熟二期工程的推进,将与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投产的10GWh新产能形成协同,助力公司在2026年底实现50.5GWh的总产能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正力新能的产能布局兼具规模效应与柔性特质。产线可灵活切换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多品类产品,适配磷酸铁锂与三元等不同化学体系,电芯尺寸切换时间最短可压缩至1-3天,能够快速响应一汽红旗、零跑汽车、上汽通用等核心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更关键的是,公司产品凭借航空级品质标准与车规级严苛适配能力,赢得了优质客户的长期信任——作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首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其电池产品既通过了航空领域极端环境下的安全与性能测试,又在车规级应用中满足了高端车型对一致性、耐久性的高要求。
这种“航空级标准赋能车规级产品”的品质优势,成为公司获取优质订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增产能已获得行业大客户的长周期定点覆盖,这不仅意味着新产能落地后即可快速转化为市场份额与营收增长,更通过需求端的确定性保障,实现了“需求驱动融资-融资支撑扩产-扩产兑现利润”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更为未来营收利润的稳定增长筑牢了基础。
二、聚焦固态技术攻坚,研发加码强化竞争壁垒
动力电池行业已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技术+规模”的双轮驱动阶段,固态电池、快充技术等成为企业构筑竞争壁垒的核心领域。
全固态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的优势,被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全球主流车企与电池企业均在加速布局,行业技术竞赛进入关键窗口期,谁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与量产落地,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同时,细分场景的技术差异化需求日益凸显,这要求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研发体系,不断提升技术优势。
正力新能此次将20%的募资投向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与研发活动,旨在通过资金倾斜加速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瓶颈。
在固态电池领域,正力新能十分重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领域及安时级全固态电池的开发,此次募资支持的百兆瓦时级中试线建设,标志着公司向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核心技术储备方面,正力新能已形成显著优势:比如,为了解决超高镍正极和硅负极带来的安全问题,正力新能开发了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固态电解质表面修饰技术、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技术以及正负电极固态电解质修饰技术等一系列半固态电解质技术,同时公司也在开发全固态电解质,以避免使用易燃有机溶剂,进而提升电芯的安全性;此外,公司目前在研的能量密度最高产品已达400Wh/kg,且完成了6C快充三元产品和磷酸铁锂产品的初步开发;钠离子电池产品则具备高电压、高倍率性能以及高耐久性,且目前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30Wh/kg,后续有望提升到至190Wh/kg,达到与磷酸铁锂相当的水平。
长期的技术积累不仅支撑了现有业务的竞争力提升,更有助于公司在航空电池等前沿领域实现了突破——公司开发出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性能的航空电池,成为行业首批量产电动固定翼飞机电池系统交付的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培育出了新增长点。
三、结语
此次募资是正力新能贴合行业趋势与自身战略的关键布局,5.04 亿港元净额资金精准流向产能、技术核心领域,既为常熟新工厂二期建设注入动力以缓解当前产能压力,也通过固态电池中试线搭建与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壁垒,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对于公司而言,这不仅是财务层面的补充,更是抢占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突破下一代技术的重要支撑。
从市场视角看,尽管短期存在小幅股权稀释,但募资用途与行业增长红利、公司产能规划及技术储备高度契合,叠加新增产能已获客户定点覆盖的保障,长期将推动正力新能实现规模与利润的同步提升,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成长潜力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