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汽车>>车市动态>>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明天A股还会继续上涨吗 新高在望究竟如何应对

周四大盘可能这样走! 4月12日市场最强热点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明天黑周四 小心跳水

老张:做多不看多在逻辑上为什么也合理

周三早间市场信息 社融超预期,短线有望反弹!

数据大利好 今天会冲关吗 短调结束今天再起长阳

热点前瞻:充电桩+信息安全+智能穿戴+石墨烯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豪掷180亿美元欲争全球前三 现代汽车转型电动化任重道远

    2023-04-12 21:23:02 来源:财联社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财联社4月12日讯(记者刘阳)在电动化赛道上,韩国车企仍然想占据重要地位。4月11日,现代汽车发布声明称,计划到2030年投入约24万亿韩元(约合182亿美元),以提高电动汽车产量,力争成为世界三大电动汽车生产商之一。

      

    按照计划,这一投资大部分将用于扩大电动汽车生产线、研发零部件及相关的技术、构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探索新的电动汽车业务机会,并由旗下的现代汽车、起亚及零部件制造商现代摩比斯共同出资。

      

    “到2030年将我们在韩国的电动汽车年产量提高到151万辆,约占其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364万辆)的40%。”现代汽车透露,集团旗下各品牌电动汽车预计将达到31款,其中现代及旗下捷尼赛思推出18款,而起亚则推出13款。“起亚汽车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韩国推出电动SUV EV9,现代计划在2024年推出Ioniq 7。”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想要争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现代有能力持续加大对电动转型与技术的投入,基于其逆势而上的业绩表现。

      

    财报显示,2022年现代总营收超过2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净利润超过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84亿元);全球销量684.82万辆,位居丰田汽车(1048.3万辆)和大众汽车(848.1万辆)之后,首次跻身全球销量榜第3位,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在电动化领域,现代汽车2022年全年销量达60万辆。其中,现代品牌纯电动车IONIQ 5和IONIQ 6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起亚累计销售48.7万辆电动车,包括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

      

    高光之下,现代汽车却已融入不进中国汽车市场。数据表明,2022年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34.3万辆,仅占集团在全球销量的5%。其中,现代品牌销量25.4万辆,同比下滑27.8%;起亚品牌销量8.9万辆,同比下滑29.9%;捷尼赛思品牌销量仅为1457辆。

      

    “燃油车时代的品牌资产,并没有办法直接迁移到电动车市场中。”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但是围绕的竞品已经逐渐脱离丰田、大众等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的国际巨头,而是以新能源汽车以及日益成长的中国自主品牌为主。纵观现代、起亚、捷尼赛思等韩系车的产品线,就会发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和混动产品乏善可陈,产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对于现代汽车来说,如何能以纯电车型重新切入中国汽车市场与众多中国新能源(600617)自主品牌同台竞争才是当务之急。”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虽然韩系车企主观意愿上并不想放弃中国市场,但从战略上来讲,确实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远不及对待欧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韩系车的市场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核心问题还是集中在战略层面。”崔东树表示,与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相比,韩系车企在电动化的转型上显然慢半拍,“综合来看,其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机遇比较渺茫,想要实现翻身已经有些困难了。”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