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车企/品牌陆续公布10月汽车销量。从已公布的企业来看,多数同比仍呈负增长,不过相较9月表现则多呈现好转态势。
整体表现优于9月,上汽、广汽等车企自主板块表现强势
受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马来西亚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金九”车市没有如往年出现明显"翘尾现象",考虑到当时的行业环境,多机构预测“10月汽车销量将与9月持平甚至微降”。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10月车市表现超出此前预期。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233.3万辆,环比增长12.8%,同比虽下滑9.4%,但降幅较9月收窄了10.2个百分点。
从车企层面来看,好转态势亦十分明显。在盖世汽车统计的31家车企中,有22家车企环比呈现正增长。不仅如此,相较9月,多家车企10月同比降幅收窄,同时有部分企业同比增速扭负为正,亦有部分企业保持正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升。
以上汽集团为例,10月其整体销量达到582,137辆,环比增长12.9%,尽管同比下滑2.44%,但较9月14.36%的降幅已经大幅收窄。从其旗下车企来看,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10月销量持续走强,单月销量再次迈向12万辆以上的高位。其中,上汽大众10月销量为120,001辆,上汽通用10月销量为132,007辆,虽然二者10月销量同比均有所下滑,但降幅较9月均有所改善。
对比以上两家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成绩更为亮眼。上汽通用五菱10月销量一举达到20万辆,比9月多卖出5万辆新车,同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1.73%,摆脱了9月同比负增长的局面。据悉,9月中旬上市的五菱星辰SUV,10月份销量已突破万辆,在手订单数超过2.5万辆,有望成为五菱另一增长源。
上汽乘用车亦有强势表现,继9月单月销量突破8万辆后,其10月销量再度攀升,成功跃上10万辆水平,同比增幅高达42.09%,成为上汽集团旗下三大乘用车子公司中增幅最大的一家。在此背后,是明星车型荣威 RX5、 MG ZS等的持续热销,多款车型月销均保持在万辆以上。
广汽集团情况与之类似,10月其共计销售新车192,854辆,环比增长17.35%,较去年同期下滑8.11%,降幅亦明显降低。旗下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环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同比虽未摆脱下滑态势,但情况均有所缓解。其中改善较为明显的是广汽丰田,10月其销量达到61,000辆,较9月多卖出12,700辆新车,同时同比降幅由上月的40.37%大幅缩窄至该月的15.28%。据东吴证券分析,广汽丰田销量的回升,主要系芯片短缺情况改善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
自主板块,广汽乘用车10月销量达到35,312辆,环比大涨54%,同比增长14.9%。究其原因,10月广汽乘用车旗下重点车型表现良好,传祺M8+M6当月销量11,955辆,同比增长30.8%,环比增长27.6%,影豹预售至今订单已超5万辆,10月销量为10,021辆,环比增长62.86%。广汽埃安终端需求亦十分火爆,该月共计销售新车12,085辆,尽管环比略有下滑,但较去年同期依旧实现了70.72%的增长。据悉,10月埃安全车系订单超2.3万辆,其中AIONY订单突破1万辆,此外2022款埃安Y将于11月正式上市,有望进一步提振埃安销量。
综合来看,整体车市及车企表现的好转与车规级芯片供应形势的缓解不无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芯片供应虽比9月略有缓解,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这也是10月销量同比仍然继续下降态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商用车受政策法规切换导致市场持续波动、需求不足等亦对该月销量产生负面影响)。而在接下来的11月,这一情况仍可能继续。
乘联会指出,由于疫情席卷全球,导致很多汽车产业链不完整的国家,在汽车生产时遇到了问题,而且 “芯荒”和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巨大。三季度汽车芯片供给的至暗时刻已经走过,原10月预计供给芯片较上月环比有20%的改善预期,可实际环比增长仅有10%左右,因此供给不透明的瓶颈因素仍在。中汽协亦表示,四季度芯片供货逐步缓解将推动月产销环比保持增长,但总体供应形势仍然供不应求,且个别核心芯片仍然供应紧张,同时考虑到上年11月和12月的较高月均销量(280万辆),今年后两个月车市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
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体飙高,比亚迪燃油车占比跌破10%
正如前文所说,在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下,整体车市销量出现“缩水”现象。但即便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一路猛增。据中汽协数据,继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万辆,9月突破35万辆后,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逼近40万辆,较去年同期大涨1.3倍。且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10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达到16.4%。
车企层面,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55.6万辆,同比激增187.6%。其中,10月上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7.7万辆,同比增长58%,终端交付量达到8.2万辆,同比增长131.2%,再创新高。长城汽车10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3,235辆,前10月累计销售97,966辆,已经大幅超出其去年全年57,421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沃尔沃汽车则透露,从其全球销量来看,沃尔沃汽车纯电车型销量占比已超25%。
相较于这些车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更为显眼。数据显示,今年10月,比亚迪共销售81,040辆新能源汽车,占当月总体销量比重高达九成,较去年同期暴增249.05%,与此相对应,比亚迪燃油车销量占比已跌破10%。至此,今年前10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已达418,619辆,同比增长212.03%。
造车新势力持续高增长的销量表现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的有力证明。具体来看,小鹏汽车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万辆,其中10月总交付量达到10,138辆,同比大增233%。哪吒汽车10月交付量为8,107辆,同比增长294%,前10月累计销量达49,534辆,同比增长398%。理想汽车10月共交付新车7,64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7.2%。威马汽车10月交付新车5,025辆,同比增长67.3%,已连续两个月月交付5000辆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与小鹏汽车一同交付量过万的蔚来汽车,在10月交付量仅为3,667辆。对此,蔚来汽车给出的解释是,其10月的订单需求依然强劲,交付量环比下降主要受到工厂产线升级带来的影响。据悉,今年9月底至10月中旬,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基地生产线进行了阶段性升级,10月下旬起已逐步恢复了生产。基于此,11月蔚来汽车交付量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总的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势可观,一方面是因新能源汽车的品种和价格较之前确实有很大的提升,市场接受度提升,另一方面也受到相关政策的带动。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传统燃油车的芯片数量大约在500-600个左右,而新能源车、配备了自动驾驶等更高阶技术的车型,芯片数量则可达到1000-1200个左右,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很明显,新能源汽车所需芯片数量要高于传统燃油车。而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受“缺芯”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与双积分政策下汽车厂商的芯片分货策略有关系。
简单来说,在双积分政策下,车企生产一辆续航达标的纯电动车能获得的积分更高,基于此,车企自然会更偏向于优先考虑新能源车的排产,芯片分货的天平自然也会向新能源车倾斜。
乘联会指出,新能源汽车供给增大,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近期均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产品,加之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有效迎合了客户用车新体验需求,推动新能源需求市场化转型。这有望对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利好。
汽车出口再刷记录,奇瑞年出口已超20万辆
10月,我国汽车出口再次刷新纪录。据中汽协数据,10月汽车企业出口量为23.1万辆,环比增长33.8%,同比增长1.1倍,今年前10月,汽车企业出口159.4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车企方面来看,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出口增长均较为明显。
上汽集团10月海外市场销量达8.7万辆,同比增长98.6%。今年1-10月,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到52.9万辆,同比增长99.4%,全年海外销量有望突破60万辆大关。据上汽集团透露,在印度市场,10月21日上午11点MG新车ASTOR开启预售,20分钟内5000个预售名额就被全部抢光,2小时内定金订单突破1.1万。这有望推高其接下来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10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88,342辆,环比增长16.7%,同比略增,其中海外出口25,049辆,同比增长92.7%,再一次创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单月出口新高。随着10月单月出口年内第六次跃过2万辆,奇瑞集团不仅提前完成了年度出口20万辆的目标,也成为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个年出口超过20万辆的车企。
长城汽车10月海外销售新车14,074辆,同比增长30.3%,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至12.6%,且再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其中,哈弗品牌10月海外销售9197辆,同比增长10%,长城皮卡10月海外销售4475辆,同比增长45.9%。1-10月,长城汽车海外销售总量达112,020辆,同比增长114.3%。
吉利汽车10月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不过在出口方面的表现相当抢眼,10月出口量为10,104辆,环比增长约26%。1-10月累计出口量达84,818辆,同比增长约73%。可以说,出口已经成为吉利汽车新的增长点之一。
据中汽协分析,10月汽车出口量再次刷新纪录主要是受海外市场恢复及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影响。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领域。数据显示,10月,在汽车出口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为43.3%。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品牌汽车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海外品牌,本地化生产和营销,有利于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建立,有利于持续提升品牌的海外知名度、美誉度,这是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建立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乘联会亦称,以乘用车为代表的的出口强势增长,展现了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在品质和规模方面均呈持续提升的态势。不过该机构亦指出,受欧洲新能源供需变化和政策影响,2022年的出口增长仍有不确定性。